新业态与商业载体持续扩展,武汉致力于成为中部地区消费活力“第一城”
随着各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发布,202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强城市的排名已新鲜出炉,依次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和武汉。
以全国社零平均增速5%为基准,广州、成都、南京、杭州和武汉五座城市共同构成了增速领先的阵营。其中,武汉的表现尤为抢眼,以7.3%的同比增速位居十强之首,成为榜单中唯一增速突破7%的城市,彰显出强劲的消费增长动力。
近年来,武汉全方位激活消费市场,将其视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多位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专家指出,武汉7.3%的增速背后,是其“传统消费升级+场景消费创新”的双重升级路径。武汉正锚定中部消费活力“第一城”的目标,通过供给端的创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动能。
**城市向“消费拉动”转型**
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592.8亿元,同比增长5.5%,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元大关。随着经济基础的持续壮大,消费引擎也迸发出强劲动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79.9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漫宇表示,参照一线城市的发展轨迹,城市经济往往经历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型。武汉在2023年GDP迈入“两万亿元俱乐部”后,城市能级的跃升正加速推动这一动能转换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政府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将“做强消费主引擎”置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首位,并列为今年武汉市“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的首要任务。黄漫宇认为,这一明确的政策导向为武汉市促进消费、激活市场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动力。
**政策引导与消费场景共振**
从政策引导来看,武汉在促进消费方面一直展现出前瞻性和执行力。早在2024年,武汉就率先在全国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配套支持措施。进入2025年,该政策持续加力扩围,与促消费政策紧密相关的商品类别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武汉与促消费政策密切相关的家具类、家用电器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9.8%、40.5%、27.4%。
在精准施策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黄漫宇指出,武汉消费市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政策与场景形成共振效应。武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年将举办展会节事活动1100场以上,开展“乐购武汉”促消费活动2000场以上。
开年以来,武汉推出了跟着春晚游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热辣滚烫小龙虾等一系列活动。赏花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成为武汉的“流量密码”,也让武汉“春赏樱、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的全季消费模式不断升级。
以今年3月升级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后首次开赛的武汉马拉松为例,该赛事与武汉体育消费周深度融合,紧扣“跑马赏樱”主题打造“汉马旅游季”,创新“体育+文旅+商业”模式。据汉马组委会数据,共吸引了7.1万人次游客因“汉马”来到武汉,促进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直接消费突破1.17亿元,总拉动效应达2.98亿元。
**商业载体扩容与国际化气息增强**
在政策与消费场景相互赋能的过程中,武汉消费市场的供给结构也在加快改善。6月底,武汉荣获“美好消费典范城市”称号。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打造了1500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和一批消费新场景,并引进了超千家首店。
在付费制会员商店方面,武商集团旗下首家WS江豚会员店吸引了大量市民涌入。该店以“付费会员制+精选商品”模式运营,年内还将开出第二家门店。此前,山姆会员商店已在武汉开出4家门店,与北京、深圳并列,仅次于上海。若武商集团第二家WS江豚会员店开业,武汉的付费制会员商店数量将达到6家,超过北京和深圳。
与此同时,武汉的国际化气息也在不断增强。近两年,武汉新增了SKP等近十个大型购物中心。2024年,SKP在武汉开出全国第四家门店,吸引千余国际品牌入驻,其中武汉首店近400家。今年上半年,武汉SKP客流量接近1000万人次,4月10日实现单日销售额1.65亿元,刷新其开业以来的销售额纪录。
一般而言,中高端商业载体的数量与当地消费水平紧密相关。武汉清远咨询公司研究员张国兴表示,这种集聚现象既体现了武汉在供应链优化升级与消费体验创新上的持续推进,也印证了居民消费信心的不断增强。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武汉的消费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信息仅供参考,如涉及房屋买卖内容,请务必以政府批文或相关合同文件为准。
文章的部分内容来源于开发商或转载自网络,如果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章的文字内容或配图有侵权嫌疑,敬请通知我们核实,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本网站并不承担查清事情的责任和证实事情公正性和合法性的责任,同时在事情查清前保留对该部分内容继续刊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