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择高而站,以“龙头意识”重塑城市地位。
8月19日,武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顺利召开,为武汉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绘制了新蓝图。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推动武汉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荆楚大地留下的深切嘱托,为湖北确立了“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定位,省委也明确要求武汉在这一战略支点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走在前列。武汉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深厚期许和严格要求,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勇担使命责任。
武汉,作为汉口西北湖CBD的所在地,正扛起支点龙头的重任,其规模与能级持续跃升;武汉,勇攀科技与产业高峰,新生产力加速形成;武汉,致力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枢纽链接能力日益增强。
恐怕没有哪个省份比湖北更适合“支点”这一定位,也没有哪座湖北的城市能比武汉更胜任“龙头”的角色。
武汉,地处九省通衢,四方汇聚,拥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天然格局,是内陆唯一同时具备广阔经济腹地和完备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的城市。其“得中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心,更是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钻石之心”,被誉为中国的“天元之位”。
武汉扛牢支点龙头重任,源于其当仁不让的地位。“支点”的价值在于撬动,而撬动的底气则源自实力。武汉在湖北全省中体量庞大、首位度高,是全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的引领者,是湖北稳居经济大省行列的重要感恩奋进上,是作为国家战略承载的“国之大者”,是辐射引领的时代使命。支点之重,重在与国家战略全局对标,重在满足区域崛起所需,更重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勇往直前。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国家要求武汉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功能。在所有已批复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唯有上海和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多达“五个中心”。此外,武汉的定位已从“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升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武汉扛牢支点龙头重任,落点在于“转变”。从“三个优势转化”的路径规划到“重塑武汉之重”的战略决心,都指向了发展动能与城市能级的深刻转型。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武钢投产全球最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为特高压变压器提供核心材料。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累计完成478家。兴发集团电子级磷酸纯度达“9个9”,产品实现从“论吨卖”到“论克卖”的升级。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岚图、猛士等10余款新车型密集上市。武汉正从传统工业重镇转变为新生产力的活力支点,传统产业焕发新枝,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在武汉扎根。
武汉扛牢支点龙头重任,动能来自“创新”。自2018年以来,武汉在全球创新指数中连续7年保持上升态势。同时,在《自然》杂志发布的2集成晶圆在这里下线,“光谷造”震惊世界,展现了武汉科创力量的强劲后劲。
武汉扛牢支点龙头重任,关键在于发挥“枢纽功能”。在今年2月发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中,武汉入选国家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信息仅供参考,如涉及房屋买卖内容,请务必以政府批文或相关合同文件为准。
文章的部分内容来源于开发商或转载自网络,如果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章的文字内容或配图有侵权嫌疑,敬请通知我们核实,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本网站并不承担查清事情的责任和证实事情公正性和合法性的责任,同时在事情查清前保留对该部分内容继续刊载的权利。